人民網
人民網>>國際

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具有深厚文化底蘊

中國智慧推動國際合作(新知新覺)

2018年03月13日08:15 |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小字號

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基于中國實踐和中華文化,占據人類道義制高點,彰顯了中國特有的大國風范、大國擔當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不論是作為一種思想學說、價值觀念、思維方式、處世哲學,還是作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,它的提出都是中國智慧的體現。中華傳統(tǒng)智慧豐富多彩,是中華文化的精華。當今時代,中華傳統(tǒng)智慧經過現代化改造和發(fā)展,成為中國智慧的重要來源,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

  “和為貴”的處世哲學有助于化解國際爭端。經濟全球化并沒有消除戰(zhàn)爭威脅,民族國家之間相互依賴的加深同時也意味著摩擦與沖突的幾率增加,持久和平仍是人類社會需要長期努力追求的目標。沒有持久和平,當然就談不上人類命運共同體。為了維護持久和平,就要化解戰(zhàn)爭風險,這就要使和平成為國際社會認可的首要價值。而“和為貴”正是中國人處世的智慧,它與“兼愛、非攻”“仁者愛人”“遠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之”“與鄰為善、以鄰為伴”等價值理念相交織。中國主張相互尊重、平等協(xié)商,堅決摒棄冷戰(zhàn)思維和強權政治,走對話而不對抗、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;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、以協(xié)商化解分歧,統(tǒng)籌應對傳統(tǒng)和非傳統(tǒng)安全威脅,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。這些主張體現了“和為貴”的智慧,運用這種智慧有助于在國際爭端中化干戈為玉帛。

  “天下主義”促進人類在構建命運共同體上達成共識。傳統(tǒng)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含有一些容易導致沖突的因素,如利益上的零和博弈、權利上的不對等、觀念上的互不融通等。長期以來,主導國際體系的政治哲學是人性惡與“國際無政府狀態(tài)”,民族國家被理解為利益的城堡。這種政治哲學是導致零和博弈、安全困境、觀念沖突的重要根源。中國傳統(tǒng)的“天下主義”有助于化解這種困境。“天下主義”包括“天下大同”“天下無外”“以天下為己任”“綏天下”“協(xié)和萬邦”等思想和處世方式,也包括“天人合一”觀念。中國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,堅持國家不分大小、強弱、貧富一律平等,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、包容、普惠、平衡、共贏的方向發(fā)展;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,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、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(yōu)越。這些主張表明,開放包容的中國智慧已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。

  “人情味”助力世界交流合作。傳統(tǒng)西方政治哲學和國際關系理論對國際體系的理解大都基于人性自私、權力制衡、利益博弈這些冷冰冰的理念,冷戰(zhàn)后興起的文明沖突論、歷史終結論、“修昔底德陷阱”論等也是如此。相比之下,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對世界的理解更富“人情味”!叭饲槲丁敝v究“將心比心”“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”。因此,在處理與他國的關系上,講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;在利益問題上講合作共贏、計利當計天下利。在此基礎上,主張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,推進大國協(xié)調和合作,構建總體穩(wěn)定、均衡發(fā)展的大國關系框架,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、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,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(fā)展中國家團結合作。這些政策主張體現出濃厚的“人情味”,著眼于與世界各國共同創(chuàng)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,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深入發(fā)展。

  (作者為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、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張志洲)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8年03月13日 07 版)

(責編:譚咪娜(實習生)、楊牧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
宁化县| 奉新县| 六盘水市| 营山县| 秦皇岛市| 巴林左旗| 焉耆| 崇州市| 马山县| 余江县| 桑日县| 江阴市| 临海市| 册亨县| 义马市| 轮台县| 木里| 法库县| 宜州市| 元阳县| 华坪县| 东乡族自治县| 通许县| 莒南县| 漳平市| 阿坝| 枝江市| 宝应县| 玛曲县| 抚顺县| 延川县| 吉林省| 太仆寺旗| 红河县| 乌兰县| 顺平县| 徐闻县| 白水县| 元朗区| 哈密市|